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教基地 > 基地风采 > 活动报道
【活动报道】重庆三所高校受邀参与郑商所西北地区农产品调研活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打印:
分享:

本文来源|中信建投期货投教基地

  8月18日至21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导、期货日报组织开展的“西北地区农产品调研”活动圆满举行。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均为中信建投期货重庆地区“郑商所杯”合作高校)教师代表受邀参加。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期货行业人才培育,提升高校师生对期货市场及其在实体产业中应用的认识,促进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图1:调研合影

  调研组团队走进陕西华圣果业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和陕西盛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参观了苹果期货的交割库、苹果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和现代化的苹果种植基地;前往陕西西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和陕西杨凌来富油脂有限公司,参观了面粉、大米、菜籽油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和国家粮油储备库;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现货企业运用苹果、菜籽油期货等期货工具进行管理风险的方式与方法,就苹果期货合约的完善、保险+期货运作模式、期货实物交割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

图2:调研活动现场

高校教师调研心得

  西南政法大学陈志英:

  特别感谢郑商所、期货日报的活动组织以及中信建投期货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走到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源头,走进华圣现代农业、盛隆果业、西瑞粮油、杨凌来富油脂这四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基地,从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了解农产品流转的全链条,用亲眼所见(实地调研)和头脑风暴(座谈交流)这两种方式将我们带期货知识发生的现场,从现货企业和产业需求出发更为切身地体会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服务实体的重大功能。在调研过程中,除了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和科技化的种植方式带来的震撼外,感受最深的是几位企业负责人对期货产品风险管理功能、期货实物交割制度的深刻认识,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衍生品市场近二十几年的巨大变化:期货、期权不再是爆仓、投机的代名词,而是根植于田间地头,造福广大农民群众,助力实体经济抵御风浪的“压舱石”。

  四川外国语大学胡青渝:

  此次西北农产品调研让我真切体会到金融与产业结合的力量。走进华圣果业、盛隆果业、西瑞粮油、杨凌来富油脂等龙头企业,看到苹果、小麦、油脂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链条,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课本里的“价格”“期货”背后,是冷链仓储的温度计、电表的数字和企业管理者的心血。金融从来不是脱离土地的抽象符号,它能帮助种植户锁定收益,让企业稳住利润,更能在风浪中为产业链保驾护航。几位企业家不约而同提到,未来最紧缺的是“既懂金融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也让我深刻反思: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定价公式,更要让他们理解金融工具如何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发挥作用。感谢郑商所与期货日报的精心组织,也感谢各位老师一路的交流与启发。这次调研让我更加坚定,未来教学与科研必须根植产业,才能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重庆理工大学秦江波:

  此次西北农产品调研之行,让我切实体会到了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厚重分量。走访华圣果业、盛隆果业、西瑞粮油、杨凌来富油脂等龙头企业时,看着苹果、小麦、油脂从田间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作为高校教师,我意识到未来教学中需更多引入这类产业真实案例,带领学生跳出书本,理解期货如何从“纸上工具”变为实体经济的“防护网”。最后要致谢学院给我们这次调研机会,感谢郑商所与期货日报的精心组织,感谢郭总、许总、宇晴的周到安排,也感谢各位同行老师一路的交流与启发。这次调研让我愈发坚定: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唯有深深扎根产业土壤,才能真正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中信建投期货将以此次西北地区农产品调研活动为重要契机,持续深化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系列工作。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为高校提供期货知识培训、模拟交易大赛等活动支持,与高校共同探索期货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期货行业培育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期货力量。 

免责声明:本栏目信息仅为交易者教育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广告、业务宣传、推介和交易建议。我们力求本栏目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做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首页 > 信息正文